中國時報 A4/焦點新聞 2007/08/05

長老教會總幹事:民進黨執政後 貪婪爭小利

高有智/台北報導

長老教會紀念人權宣言三十周年,對民進黨政績不佳則大表失望不滿。現任總幹事張德謙昨天批評說,長老教會當年提出「新而獨立」的國家訴求,如今民進黨執政,卻依舊活在舊醬缸文化中,長老教會必須要鞭策和挑戰。

張德謙特別在長老教會網站發表文章,期許民進黨政府應當大力革新,以破釜沉舟的勇氣與魄力,重建台灣的心靈價值與人性尊嚴,讓「新而獨立」不再是政治遊戲的一顆棋子。

他強調,人權宣言是三十年前長老教會對國民黨政府的請願,如今教會仍要對執政者的提出呼籲,包括「新」是政府組織官僚體系的革新,去除貪婪腐敗的黑金官場,重建廉潔、愛心的公僕文化;「獨立」是自信、堅持上帝所賜給台灣人民的人權與自決,以負責任的態度建造國際社會看重並尊重的國家。

張德謙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,政黨輪替後,民進黨雖然有硬體建設之新風貌,有組織體制之小革新,有行政效率之新氣象,但是,在心靈、人性、人格的生命深層文化內涵上,仍充滿貪婪、爭小利。

他說,民進黨執政也有貪腐問題、買票文化,民進黨立委傾向財團,拚經濟卻缺乏社會公義,甚至漠視環境汙染的問題,尤其生命教育不夠,自殺率又高,這都是必須走出的舊醬缸文化。

他強調,長老教會舉辦紀念人權宣言三十周年活動,包括遊行和研討會,絕不是為要挺民進黨,反而是要給予挑戰與反省,也呼籲各黨的總統候選人都應該要重視人民的聲音。

長老會反省 民進黨聽進去了嗎?

高有智/特稿   
 

長老教會發表「人權宣言」三十周年,在戒嚴時期高壓氣氛中率先爭取住民自決權,這是值得紀念的民主歷程,也是台灣社會的共同資產;不過,長老教會當年勇敢發聲的入世情懷,近年已變相淪為政治人物消費的選戰議題,民進黨執政不力及涉入貪腐,更對長老教會標舉的理想形成莫大諷刺。

長老教會從七○年代發表三大聲明,如今觀之,其實都是爭取人民基本的政治權利和言論表達自由,尤其宗教本身基於自身教義,積極提出對國家未來的建言,本來也屬宗教自由的範疇。但是,在戒嚴時期的限制下,這樣的自由卻是慘遭剝奪,甚至必須冒死發表聲明。

三大聲明追求住民自決的理想,其實,就算是喊出「新而獨立的國家」,雖然激起海外台獨運動迴響,當時最主要意涵還是希望放棄「反攻大陸」的迷思,希望台灣社會能自立自強,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,目標還是希望能保衛島內居民的安全與人權,追求人民幸福。

人權宣言帶給台灣社會最大意義,就在於人民展現追求自決的意願,過去不敢談台獨的禁忌,如今早就突破,這是台灣重要的民主歷程,然而,選舉一到,無論是二二八事件、解嚴紀念,或者人權宣言紀念活動,總免不了政治紛擾。

長老教會總幹事從反省「新而獨立」的意涵中,批評執政者缺失,陷入舊醬缸文化,失落執政理想,雖然教會內部仍有不同聲音,不過,不斷追求「新而獨立」的價值,卻時時刻刻挑戰著長老教會。

人權宣言三十周年的紀念活動,不該被消費成為選戰議題。因為當年人權宣言的精神,是在威權體制下勇敢發聲,不是要為政黨奪權鋪路。政客永遠有其選舉考量,但歷史是歷史、政治是政治,就讓歷史、政治各歸本位,才能更加彰顯人權宣言三十周年的畫時代意義

2007.8.8中國時報

長老教會遭噴漆 張德謙籲走出對立

高有智/台北報導
長老教會紀念「人權宣言」發表三十周年,高喊建立「新而獨立國家」,總幹事張德謙日前更發表言論檢討民進黨,引發各界關注。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昨天遭到不明人士噴漆,張德謙緊急呼籲,台灣社會應該放棄對立,以愛台灣的心共同珍惜這塊土地。
台北溫州公園旁的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,昨天凌晨零點左右,發現不明人士以噴漆寫下「外省病死豬」幾個大字,引發路人關注,這也是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首度被人噴漆抗議,教會憂心社會對立升高,長老教會也已經向所屬警局報案調查。
張德謙說,監視器雖有拍下歹徒身影,但當時過於漆黑無法辨識身分,目前不清楚何方人物所為,這未必是衝著他的言論抗議,因為長老教會也高掛「新而獨立的國家」布條,不需要無謂揣測任何統獨動機,目前就交由警方調查。
不過,他強調,台灣社會不應陷入統獨或族群的對立,三十年前的「人權宣言」就是呼籲社會共同珍惜這塊土地,共同面對外交危機,社會應該理性看待任何團體提出的訴求和主張,更不應以省籍作為攻擊對立的工具,化解省籍衝突。
張德謙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呼籲,民進黨應走出國民黨遺留下的「舊醬缸文化」,追求「新而獨立」的國家。但此一發言引發爭議,甚至收到電子信件和電話抗議,還有人措辭嚴厲批評他向統派交心、表態,指張德謙的批評有如撒旦之言,傷害才將萌芽的台灣民主意識與信心。
張德謙相當無奈地說,長老教會長期堅持台灣主體立場不變,怎會被說成要向統派交心?「我不需要向統派交心,我只需要向上帝交心。」
張德謙也表示,民進黨執政七年了,若要繼續執政,當然就要提出更好願景,過去執政不好的地方,也要檢討如何改進,贏得人民支持,為何民進黨就不能檢討?這是愛之深,責之切,期待民進黨作得更好。


中國時報 2007.08.08 

高有智/台北報導
長老教會總幹事發表言論檢討民進黨,無端惹來圍剿,甚至接到不少抗議電話和信件,難道就連本土意識強烈的長老教會牧師都要遭到「忠誠度質疑」?台灣社會不能再陷入「只問立場,不問是非」的漩渦中。
長老教會的總會大樓遭到破壞噴漆,雖然還不清楚是否衝著總幹事張德謙近日言論,但是,長老教會總會確實已經接到不少抗議聲音。甚至有人直接批評,張德謙言論是和「統派」交心,有如撒旦之言,助長妖虐之風,傷害台灣民主。
這樣的批評,對於長期堅持台灣主體性,甚至高喊台獨的長老教會而言,情何以堪。難道愛台灣就要一味擁護民進黨?不能對民進黨執政不力發出絲毫批評的言論?
張德謙批評民進黨執政七年後,仍充滿貪婪、爭小利的「舊醬缸文化」,這樣的「舊醬缸文化」其實是藍綠都有,這是當前政治的通病,張德謙的批評,可算公允。
但是,藍綠陣營壁壘分明的社會對立中,卻容不下任何理性的批評和檢討,兩軍對峙只會不斷妖魔化對手,這正是教會的擔心和無奈,憂心台灣社會已容不下自我檢討和理性批評的聲音。
台灣已經民主化,社會應該尊重不同的意見,動不動就扣上統獨和藍綠帽子,無助於社會討論或形成共識。過去長老教會衝撞一言堂式的言論箝制,在戒嚴時期高喊建立「新而獨立」的國家,挑戰國民黨政府威權體制的禁忌,這是「人權宣言」等長老教會三大聲明的最可貴之處,長老教會當然不希望,今日社會又陷入另一種言論恐怖。
台灣社會要進步,就必須擺脫藍綠對立的糾葛,長老教會當年發表人權宣言,希望重視人權,尊重每個人的尊嚴與自決意願,這是過去追求的目標,如今看來,未來還是需要繼續努力。

 

2007.7.28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

人權宣言三十周年 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

張德謙

 
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宣教至今已達一百四十二年,長期以來除了致力於宣教事工外,更堅持長老宗「焚而不毀」之精神,與台灣人一同走過白色恐怖、戒嚴時期。

一九七○年代可說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黑暗期,對內是一黨獨大的獨裁政治,對外則是有日益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取代「中華民國」的地位,因此我教會分別在一九七一、一九七五及一九七七年對外發表了「國是聲明」、「我們的呼籲」及「人權宣言」等三項重要聲明,其中「人權宣言」具體主張「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」影響最為深遠,因為它明白地對外表示台灣人應享有「自己當家做主」的基本人權。雖然在「人權宣言」發表後,我教會內部紛爭不斷,也有人因而決定退出長老教會,但是真理是禁得住考驗的,當人權宣言說出了人民的心聲,在全世界的台灣人社會中引起很大的震撼。包括世界各地友好教會、梵蒂崗的天主教教廷,都來信表示支持我教會的立場,他們都認為:這是有尊嚴的人權宣言,讓台灣享有「人權國家」之光榮,也間接使美國在當年通過「台灣關係法」以表示他們對台灣的支持。

近年來,台灣各方面的表現都相當出色,然而許多人卻對台灣缺乏信心。名義上,台灣已經解嚴二十年,但是實際情況是許多人的心中仍還停留在戒嚴時期,宗教界亦然。部分宗教為求「表面上的和諧」,沒有藉著民主化過程還在混沌狀態的機會,用信仰的標準引導信徒成為「民主的主人」,反而一再視此為洪水猛獸,要大家在聚會中「不要談政治」,並且以為這才叫屬靈。不但失去了用信仰原則建立民主社會的機會,更是一種如戒嚴時期要大家「不要碰政治」以保安全的行為。這樣「不說不談就不會有問題」的鴕鳥心態,不但是抹殺了台灣人長期以來對人權的努力,讓社會有更多「無形的禁忌」,更是踐踏現今人權的自主與尊嚴。

三十年後的今天,在面對此世代更多「似是而非」的言論與現象,我們更要學習如何運用智慧,破除輿論的迷霧,真正認識自己,建立起對我們以及社會的信心,這些都是邁向「新而獨立的台灣國」之路,必須面對的挑戰與課題。「奇蹟,其實是人類希望的實現」,成敗的關鍵,就在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與信心去爭取、追求。將在八月十二日於高雄愛河畔舉辦的「人權宣言三十周年萬人大遊行」,除了紀念三十年前勇敢站出來的民主前輩外,也再次來反思我教會如何在時代的挑戰下,用信仰的精神來提出對台灣有前瞻性與創造性的願景政策,讓更多的社會大眾願意「認同」這片土地,「委身」在各行各業,讓台灣有美好的「成長」,一同來建立一個有人權、有尊嚴的新台灣國。

(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