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歌展現出崇高的生命
詩篇中的百分之七十是哀歌。這些哀歌不是源於大衛的禱告生活,就是從當中衍生而來。大衛一生遭遇過失喪、挫折和死亡。他既沒有逃避、否定,也沒有輕描淡寫,不當一回事。他認真面對每一件事,也為每一件事禱告。大衛仰之彌高、望之彌堅的崇高生涯,實是哀歌的產物。

相對來說,我們的文化往往只為著譁眾取寵。我們的大眾媒體鉅細靡遺地報導無盡的災難:犯罪和戰爭、饑荒和洪水、政治失策和社會醜聞。人們認為要在當今的文化中一舉成名,就要做出一些壞事──愈壞就愈引人注目。只要有何事出錯,評論員的小道消息、記者的採訪、編輯的斷言、法利賽人的道德批判、心理學家的分析,就紛紛出籠。接著發起政治改革,設立基金會以進行學術研究。然而,沒有一個句子帶有哀歌的成分。

沒有絲毫哀歌的成分,是因為真理不被重視、愛不被看重,人類的生命不被視為是神所賜下、基督所救贖、聖靈所祝福的生命,而只是被當作是「新聞」來處理;當中沒有任何尊嚴可言,只有道不盡的流言蜚語。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,便到了美國人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--感恩節。節日始於1621年秋天,遠渡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,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,舉行了三天的狂歡活動。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,並逐漸風行各地。1863年,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佈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國定假日,後來感恩節的日期經過幾次變動,直到1941才由國會通過,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假日。屆時,家家團聚,舉國同慶,其盛大熱烈的情形,絕對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。
 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。大約在西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,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,宣佈脫離國教,另立教會,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餘影響。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,保皇議會通過了《信奉國教法》,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,迫於無奈,他們只得在1609年遷往荷蘭避難。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並不好過,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,反而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。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,遠在異國他鄉,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,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。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,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,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。
  天下雖大,卻容不下這群天涯淪落人。想來想去,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。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"新大陸"地域遼闊,物產富饒,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、議會、劊子手、且未開發的處女地。於是,清教徒的著名領袖佈雷德福召集了44名教徒,加上另外58名陌生同伴,在1620年9月6日,登上了一艘重180噸,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--五月花號(Mayflower),開始了哥倫布遠征式的冒險航行。對於航海來說,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隻未免太小了;而且形勢所迫,他們選擇的日子乃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。不過,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,也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,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。 
  海上風急浪高,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,艱難地向前漂泊著,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。而船上這兩個團體原本時常意見不合,經過一次會議(Mayflower Compact)之後,他們決定摒棄成見,合而為一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船隻沒有遇到任何損害,並在航行了65天後,於11月10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(Cape Cod),即今天美國麻塞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。稍事休整後,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。由於逆風和時差,它沒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--維吉尼亞的詹姆士敦,反而在耶誕節後的第一天,他們抵達了新英格蘭的土地。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,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,因此移民們無不手畫十字,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。
  現在,呈現在他們面前的,是一塊完全陌生的土地,蜿蜒曲折的海岸線,顯得沉寂、荒涼。因此,大約在一個月內,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,仍然以船為家。在此期間,他們派出了偵察隊,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。一天,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,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,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、真正的"天堂"。"天堂"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(Plymouth),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,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。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,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。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,就像一道天然屏障,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。在明亮的陽光下,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,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。開墾過的肥沃農田,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。除此之外,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,卻足以遮風避雨,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。看起來一切都不錯,而且不能再好了,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,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,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,一縷炊煙,顯得是那樣荒涼,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準備的一樣。後來才知道,這裏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。幾年前天花流行,全村人無一倖免,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。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奉獻雲林50載松喬神父辭世
向Geoges Massin松喬神父致敬並默禱!!
奉獻雲林50載松喬神父辭世
〔記者陳榮俊、廖淑玲、陳燦坤、李靜芳╱雲林報導〕
雲林縣虎尾鎮若瑟醫院榮譽院長、比利時籍松喬神父,因多重器官衰竭,2日去世,享壽91歲,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
11/19信息分享提醒大家感謝的人
倩倩 感謝讀書時期,屏東教會師母屬靈與金錢上的幫助,及蕙慈像現代拿單的提醒她.
雅琪 感謝父母的呵護,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Get this widget | Track details | eSnips Social DNA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輕輕聽 我要輕輕聽
我要側耳聽主聲音

輕輕聽 祂在輕輕聽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耕心週刊第486期,2005年12月25 
天亮了,不怕!李逸歆 

在夜裡久了,不知道何時該天亮;
在暗中慣了,不知道什麼是光芒。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詞:黃桂蘭 曲:邰正宵 演唱:張蓬潔   
收錄在有情天音樂世界《天亮了,不怕》專輯

這世界彷彿轉的太匆促 總感覺跟不上腳步

llc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